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爱配资官网平台网址,离不开不同学段间的有效衔接和贯通。
作为深圳市优质教育集团、年度集团化办学典范学校、深圳集团化办学示范单位,深圳市翠园教育集团主动与国家战略对接,精准对接学生需求并盘活资源,将创新人才的培养向基础教育延伸,构建指向创新素质提升的一体化贯通育人体系,成效显著。
撰文:郭玉竹
受访单位供图
打通小初高全学段
优化创新教育生态
目前,创新人才贯通培养面临诸多制约,包括学段之间衔接不足、学科之间配合不足、育人资源整合不足、主体缺乏协同合作等。要解决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问题,迫切需要打破传统育人模式,建立一个能盘活校内外优质资源的贯通培养体系。
深圳市翠园教育集团(下称“翠园教育集团”)是一个包含6所小学、初中、高中的全学段教育集团,适合进行各学段贯通的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多年来,翠园教育集团经历了积极探索、持续创新到日臻完善的过程,构建起横向和纵向融通的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体系。
翠园教育集团拥有省、市、区名师工作室22个,省、市、区名班主任工作室12个。集团内部打破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壁垒,推行“双师课堂”“明师课堂”,使名师由“学校独有”变成“集团共有”。“双师课堂”采用“线下课堂+线上直播”的方式,由“一名初中教师+一名高中老师”共同构建课堂,目的是实现集团优质资源的共享;“明师课堂”则是在高中学校遴选一批优秀教师走进初中,送课到校,送研到校,高中各学科组深入研究本学科高中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每个科组培养一批既能上好高中课又能指导初三备考的专家型教师。

集团内部成立少年数学院、少年科学院,对各校中有学科特长潜质的学生借由集团优质资源进行统筹化、联合化培养,其中,“科学院”包含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创。集团内选拔名优教师组成智库团队,搭建集团资源共享平台,开发一体化课程,丰富课程、教学和教科研资源供给,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共享优质课程,实现集团成员校优势互补、联合培养的目标。
五育融合+课程重构
促进多元创新能力发展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石。新时代背景下,课程设计既要重视知识基础,又要关注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翠园教育集团不断增强课程的丰富性、前沿性和创新性,进而培养学识广博、实践力强的创新人才。
集团高中部翠园中学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在“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精心打造了“致远学院”“强基学院”“创新学院”“博雅学院”四大学院,构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层提高的全方位多层次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具有翠园特色的四大学院、七个系列和十八个课程群的课程整体架构,建立了分类施教、分层发展的课程实施模式,完善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有机融通的卓越课程体系,搭造学生多元发展的“立交桥”。
学校为学生量身设计学院式课程,包含大学先修课和高端学术课,为所有优秀学生提供了平台,使学生初步树立了研究的意识和创新的意识,让他们尽情学习、探究、自我发展。其中,致远学院对标新课标新高考,推进建设“631”模式课程、创客课程、大学先修课程等特色课程;强基学院对标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涵盖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和高端学术课程两大特色模块;创新学院聚焦国际教育,包含国际素养课程、研究实践课程、高端学术课程等特色课程;博雅学院聚焦人文社科和体艺特长,涵盖体艺传媒课程和大学自招课程两大特色模块。
集团内部每年开设校本选修课100多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行业精英开展高端学术讲座,并将德育活动、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纳入课程体系,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环境。在卓越的课程体系引领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从之前面向“少数”到现在面向“全员”转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从“掐尖”逐步转向“普育”。
厚植校园文化
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环境
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翠园教育集团着力构建以创新为基本价值的校园文化,让创新文化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方面,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培养学生深度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项目式、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教师在备课阶段充分挖掘和理解知识的创新文化属性,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课程知识的创新属性,彰显教学的文化性,创造宽松而开放的讨论氛围,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变成一次特殊的创新实践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一方面,借助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学校理念、教室布置、文化长廊、壁画雕塑等一切物质的、制度的东西都渗透着“提升科学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宗旨。一年一度的“翠园科技节”主题活动,通过体验活动、科创演讲、专家讲座、航模表演、师生风采展、科技成果展等活动,充分展示科创活动各方面的成果。
为配合家庭对孩子进行“职业规划”,翠园教育集团突破传统的“学校中心”“教材中心”,走进“社会大家庭”,巧借家长资源,组织“体验千‘职’百态,提升创新能力”系列活动,主动对接企业事业单位和公益组织,帮助学生深化职业认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整合多方资源
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既涉及不同层次的有效衔接,也涉及校内外资源的重构,方能形成上下衔接、横向有序连接的发展格局。翠园教育集团发挥校内外资源协同育人,探寻与各类科普场馆、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途径,丰富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开拓校内外结合的科学教育创新模式,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实施“科创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配套科创专项资金、实验室资金、课题资金等保障措施,推动学生进项目、进实践室、进团队,逐渐形成“兴趣导向—课题研究—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的科创教育路径。成立航模社、3D打印社、天文社、编程社等20多个科学类社团群,着力建设覆盖全体学生的创新兴趣小组,使有兴趣的学生从进入高中开始,就能找到与个人兴趣相结合的科创小组。同时,坚持以赛促研、以赛代训,通过竞赛提升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和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依托深圳“创新之都”的地缘优势,集团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为学生营造全方位创新教育生态。定期组织学生到腾讯、华为、比亚迪等科技公司参观交流,拓宽学生创新视野;积极与高校开展交流合作,实现人才贯通培养。集团高中部翠园中学还与深圳零一学院在创新办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出“一流大学+一流中学+一流企业”联合选拔、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机制,全方位服务学生科创项目孵化。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交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答卷
贯通育人体系涵养学生卓越品格的同时助力学生终身发展。翠园中学的科创项目《汛安——智慧城市防内涝积水井盖系列产品》是全国唯一受邀参加“创撷硕果”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的中学生项目,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评萌芽赛道创新潜力奖。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这样评价翠园学子:“(汛安)这个项目让我看到了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现在的年轻人既能看到问题,也想去解决问题,而且有能力解决问题。”这是对翠园学子卓越品格的肯定。翠园学生的国家专利成果“逃生易”“大型建筑人群逃生算法模型”“自动飞行救生圈”等创新灵感都源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近三年,翠园学子参加各类科技创新赛事的学生团队共计40余支,参与学生300余人次,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励20项,省级以上竞赛奖励47项,申请国家专利16项,20多同学入选深圳市“明日科创之星”英才库,同时被纳入深圳市英才库,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爱配资官网平台网址,翠园教育集团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观被国家级媒体关注并报道。集团先后有三个教育教学成果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其中翠园中学《发挥科创特色,打造创新人才多元发展‘立交桥’》入选教育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典型案例(首批全国仅12个案例入选)。